返回
【40】
首页
更新于 2025-02-16 03:18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
    “许如英她族兄前两年投靠吏部尚书, 一举从小小的京府通判升为五品典仪。”
    罗棠笙冷笑, “吏部尚书孙之江与我爹爹是死对头的事, 在京城又不是多隐晦的秘密, 但凡去过京城的人都晓之一二, 你说她哪来的胆量?不过是想借恶心我罗家, 取悦孙之江罢了。”
    汀兰听到这话, 面露担忧,犹豫道,“小姐, 那咱们对许如英下手,岂不是给老爷找了麻烦?”
    “你瞎操心!”汀红抬手点点汀兰的额头,捂着嘴笑, “雁平县远离京城, 那吏部尚书再有本事,手也伸不过来。”
    “汀红所言不差, 何况孙之江不敢把我罗家怎样!”
    罗棠笙将手中的话本握紧, 嘴角梨涡荡起, 如水的狐狸眸微眯, 漫不经心道, “许家既然是孙之江的走狗, 许如英又妄想通过抹黑罗家来讨好孙之江,瞧这一册一册的话本,可想她花了多大的功夫, 哼, 咱们可不能白白的浪费她的心血。”
    “小姐的意思是?”汀兰不解。
    “将这话本快马加鞭送给爹爹,告诉他,这是五品典仪许大人的族妹所写。”罗棠笙神色微妙,声音淡淡的,“爹爹看了后,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是。”汀兰双手接过,转身出了院子。
    “小姐似乎这几日尤爱看这些话本子。”汀红抿着笑,取来罗棠笙梳妆架边的樟木小箱。
    “打发时间罢了。”罗棠笙嘴上如是说,双手却宝贝似的抱着小木箱,眼角眉梢无不渲染笑意,全然没了之前的冷冰。
    “每每小姐觉得无趣时,不是进绣纺绣花,就是去后厨做上几样新奇的点心,如今小姐却变了。”
    汀红眨眨眼,取笑罗棠笙,“小姐这两日心思全在话本上,是日也看,夜也看,哪里是拿它打发闲工夫,只怕是爱上它了吧。”
    说着,小丫头跳起来抢走罗棠笙手上的折子,高声笑语,“快让奴婢看看,是什么厉害的东西,竟勾了小姐的魂?”
    “你是越发没规矩——”罗棠笙忙站起来抢,红着脸呵斥道,“还不快还给我!”
    汀红抚掌大笑,觑见自家小姐鼓着腮帮子羞涩发怒,连忙福礼致歉,双手交还书籍,嗔笑道,“给小姐便是,小姐何须说我没规矩,等回了京城,老爷若知晓小姐看这些糟心的情情爱爱,定会回过头来惩戒小姐。”
    罗棠笙神色平静,镇定如初,“我只在老宅这边看看,又不带回京城怕什么!”
    说着顿了顿,似笑非笑的睨着汀红,“你和汀兰嘴巴紧点,别什么事都往爹爹那传,否则——”
    汀红喉咙发紧,心道以往私下和老爷书信透露小姐的事,想来小姐早就知情。
    罗棠笙容貌娇俏秀丽,笑起来时梨涡深陷,一举一动温柔娴静,浑身恍若带有一股云雾般的灵气。
    只她有时眼里明明笑意浓浓,却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逼迫感,让人不敢直视。
    汀红硬着头皮,规规矩矩的屈膝,轻声道,“奴婢省的。”
    罗棠笙这才收起威压,捂着嘴噗嗤一笑,“行了行了,瞧把你吓得,赶紧着人把我屋里头的摇椅搬去院子,我等会去院子看会书。”
    罗家的老宅足有百年的历史,院里栽种着几棵粗壮的香樟树,满树的树叶苍翠欲滴,风一吹,轻轻摇曳,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声。
    罗棠笙坐在树底下捧着书,如痴如醉的细读。
    过了好久,汀兰过来添茶,见罗棠笙不知疲倦的翻看不停,忍不住劝道,“天色已晚,小姐歇歇吧,别累坏了眼睛。”
    罗棠笙闻言抬眸,这才发现夕阳落了半边天,随即揉揉眼睛,合上书页,娇笑道,“这清风书肆倒是个有趣的地,这月我有幸掏了本好书,如此看着看着竟忘了时辰。”
    汀兰寄话本回来后,汀红悄悄的将她拉到一旁仔细的交代过,叫她别在小姐面前提老爷不让小姐读话本的事。
    眼下听小姐这么一说,汀兰觉得小姐呆在雁平县,平日也没什么好友可以会面闲聊,实在可怜的紧,只好寄托话本来打发时间,这般一想,她索性将老爷的嘱咐暂且抛之脑后。
    “小姐以前不是说清风书肆的话本枯燥无味的很么?”汀兰不解,笑问道,“这会子怎么又说它好?”
    “今日不同往日,我瞧着像是换了写手,风格与以前大有不同,也不知是什么样的妙人写出这般妙趣横生的故事。”
    “小姐说它好,那它定然不错。”汀兰笑的附和。
    罗棠笙笑的抻懒腰,捂着红唇打起哈欠,眼眸长睫下垂落一片阴影,隐隐泛着泪光。
    “今日不看了,你帮我妥善收起来,等我得闲了再看。”说着,转身端起杯盏品茶。
    *
    在帮清风书院润笔间隙,谢行俭决定拿着县令的推荐信先去泸镇拜访韩夫子。
    不巧,韩宅大门紧闭。
    守门小厮说韩夫子停了学生的课业,请假上京去了。
    谢行俭捏着手中的推荐信顿时有些无措,他去县学读书的事,按理是要亲自和韩夫子打声招呼,毕竟韩夫子是他的蒙师,就此不辞而别太不礼貌,枉为君子。
    “夫子可说了他何时回来?”
    小厮和谢行俭在私塾相识多年,他对谢行俭印象非常好,一听谢行俭专门拜访夫子,便和颜悦色道,“老爷临走前除了安顿好私塾里的学生功课,还特意跟小人提了小公子。”
    “小人还未恭喜小公子中了童生呢!”小厮躬身笑着道喜。
    谢行俭忙拱手,讶然道,“多谢,不知夫子说了我什么?”
    小厮直起身,嘿嘿一笑,“老爷吩咐说,倘若小公子哪日上门,要小人告知小公子,不必亲自和老爷说,直接去便是,说什么,事情他已知晓。”
    说着,挠挠头,困惑道,“至于知晓啥,老爷没跟小人直说。”
    县学?
    谢行俭蓦地一笑,道了声谢,“小子今日来就是跟夫子提县学的事,想必夫子说的是这事。”
    小厮瞟到谢行俭手中紧拽的书信,恍然大悟。
    因私塾放假,谢行俭没机会进去找叶礼承等同窗叙旧,无奈的叹了口气后,直接告别小厮回了县城。
    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谢行俭换上他娘为他赶制的新衣服,将头发梳理整齐,仔细检查一番仪容仪表后,方才背着书箱、拎着行礼,前往县学。
    出门前,他爹死活要送他,他坳不过,只好由着他爹。
    他哥铺子离县学不远不近,两人步行花了一刻钟的功夫。
    到了县学门口,谢长义搁下行礼先回了家,谢行俭则在大门口驻足片刻,不一会儿,远远见着林邵白从里头走了出来,林邵白比他提前几日来县学,两人约定好今日在县学门口碰面。
    林邵白是以秀才之身进的县学,走的是‘孝弟力田’一科,谢行俭琢磨这跟上辈子汉朝的察举制是一个道理,算是科举的另外一种途径。
    当谢行俭踏进县学后,看到来往的书生皆纷纷热情的跟林邵白打招呼,不禁面露疑惑。
    林邵白人缘竟然这么好?
    之后,林邵白悄悄的将缘由告诉他,他才茅塞顿开。
    原来,在景平朝,一般能光明正大走科举捷径的人,要么是广为传颂的大孝子,要么本身有过人之处,要么就是有人提拔。
    面对这科学子,天底下的读书人都不敢小觑他们,毕竟人家在皇帝面前真正留了名。
    县学门槛高,哪怕是谢行俭这类由县令推荐进来的学子,依然要依旧制带束脩给教谕,表示敬意。
    除了束脩,还有交纳五吊银子的吃食费以及三吊借宿费。
    对,没错,县学强制要求学生住在这里,因为学堂每天会布置晚课。
    林邵白先带谢行俭见了他们新童生的教谕和训导,两位老先生早有耳闻谢行俭的大名,知晓县令推荐此子来县学就读,不禁摩拳擦掌,期待与之会面。
    谢行俭今日穿着一身天青色交领长袍,领部缀白色护领,长发梳的利索服帖,全部塞进方巾统帽里。
    斜飞入鬓的眉,高挺精巧的鼻,薄厚相匀的唇,再配上珠黑睛亮的双眸,清新俊逸,气度非凡。
    一路走来,谢行俭步履如飞,风迎于袖,无一不在张扬着青春和自信。
    甫一进门,两位老先生均满意的抚着胡须点头。
    谢行俭见了礼,李教谕便赐了座,谢行俭直说不敢,李教谕也没再催,开口问起谢行俭的功课。
    谢行俭一一回应,待问完后,李教谕偏头看向训导,训导则眯着眼不说话。
    谢行俭心里有底,他学问不差,且又有县令的推荐,肯定能留下来。
    果不其然,两位老先生打了半天哑谜后,立马喊来书童,命他带着谢行俭先去熟悉熟悉县学的布局。
    谢行俭狂喜,忙上前拱手喊了声老师,方才跟着书童退出来。
    县学面积很大,听带路的书童介绍,光读书的院落就有三处,和韩夫子的私塾一样,分甲乙丙三级。
    因此时到了上课的时辰,林邵白不好继续陪着谢行俭闲逛,谢行俭赶紧摆手叫他放心上课,他跟着书童就行。
    林邵白走后,书童继续带领谢行俭往里走。
    一路走来,绿树环绕,鸟鸣清幽。
    直到走到第四进的院子,书童才停下来介绍,“谢书生,这里便是童生的舍馆。”
    谢行俭抬眸仔细打量,眼前一排排小房子错落有致,干净整洁。
    “每夜亥时末,会有更夫敲竹梆子提醒灭烛入睡,你莫要忘了。”
    谢行俭提着行礼点点头,问道,“不知我的房号是哪间屋舍?”
    书童往后看了看,说,“我去帮你领钥匙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说着,一溜烟的跑出院门。
    后头的谢行俭满脸黑线,无奈的放下行礼,一动不动的等候。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